20100116

族群的痕跡

去年底,所上有一場演講,講社會學與族群研究,研究者爬梳了台灣「族群」概念的演化脈絡,如何從一開始主要用來分辨外國族群、原住民九族與現代台灣族群間的差異,這種指涉族群文化、族群關係與宣稱社會位置的使用方式,到後來轉變為指稱台灣社會裡的省籍差異,如外省人、本省閩南人、本省客家人、原住民,凸顯了不同類屬間支配、剝削的關係與政治上的衝突,而至今,隨著社會變遷,族群的涵蓋類屬新增了國際移工、新移民女性等範疇。研究者並從這樣的背景來看台灣族群研究的崛起與研究方向。

而在我的生命脈絡,「族群」佔有鮮明的位置。

即便國小時還沒有政治立場,我就已經對籍貫、國民黨和被迫填鴨學習教科書裡的中國史地文化知識無法理解也難以接受,覺得我就是這裡出生長大的人,為何必須這樣一心看著遙遠的另一個地方。
--------------------------------------------
小學五年級時,因為講台語被罰錢,儘管只是小錢,但對為什麼講爸爸媽媽的語言要被處罰這點讓我心裡很衝突,「學校教的都是對的嗎?」這樣的疑問一直在我心裡。
--------------------------------------------
小三剛開學分班,老師在課堂上問有沒有人是原住民,一個女同學很聽話的站起來,說我是「xx族」;
對比著國小畢業前,一個很要好的女同學怯怯的想跟我分享她心中的大秘密,她說「我是客家人,妳不要跟別人說哦,因為我覺得很丟臉」
(是怎樣的結構讓她無法認同!?);
兩年前,認識一個客家男生,他笑容陽光燦爛的跟我說「我會講”流利”的四縣跟海陸腔」,我感動的泛淚光。或許是因為記憶中那個讓我很心疼的小女孩彷彿終於可以勇敢的微笑了。
--------------------------------------------
再長大,參觀二二八紀念館,記得「仇恨可以放下,歷史不能忘記」,我在日後也慢慢認識類似「平反」與「轉型正義」之類的概念。
--------------------------------------------
有好多年,每到選舉季節,都會有藍綠政黨愛用本省人外省人(oh no,台灣不是省,台灣是一個國家!!)來區隔擁護者,我不解那樣口水戰的意義,覺得要回到候選人的政見跟實踐。
--------------------------------------------
到大學,有了台獨的信念,開始釐清不同論述背後的政治史觀,也不再迴避政治性的任何事物,覺得要介入並造成改變…

這些是牽涉著政治的族群概念所刻在我生命中的印記。不管事隔多久,想到還是會痛。

關於族群,我沒什麼研究的興趣,只想「平反歷史,回復真相」、「尊重多元,看見差異」,總要做些什麼,讓台灣可以正常化的往前走。

好想念老諾,今晚想一直一直聽主音的「不甘」直到睡著。

台灣加油!
也希望天佑海地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