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7

【轉貼】愛滋與就業(一)

賠本生意?從企業角度看勞工健康:以愛滋為例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秘書長 林宜慧
20090306

■ 代序:他們?我們?
在勞陣服務的朋友來邀稿,說是看到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關於愛滋與就業問題的文獻,很遺憾在台灣似乎不見相關討論,希望我能寫一篇短文為這個題目做個引介。

做為一個在愛滋領域服務多年的工作者,對於這樣的邀請,我當然是感謝且重視的,台灣的愛滋感染者有94%處於勞動年齡層(20歲至60歲間),但社會從未以「勞工」的身份談論或碰觸這群人,「愛滋」像一張巨網,遮蓋了感染者的面貌,一個人一旦感染愛滋,他的社會身份就隨之消失,人們不再認可他「病人」以外的身份或角色,他的技能或專業彷彿也一併不存在,「愛滋」成了人們唯一辨識這個人的標籤。

愛滋感染者因為愛滋而失去工作,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不幸事實;社會大眾普遍對愛滋存有不正確的認識,人們害怕愛滋、希望愛滋感染者遠離,是因為人們以為自己不可能有愛滋。
當人們在極少的機會裡,談論到愛滋時,總是以「他們」稱之,「他們」有愛滋、「我們」是正常人。人們很難想像,其實自己也可能有感染愛滋,在沒有正確的預防措施下,「他們」與「我們」的距離,其實並不太遙遠。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沒有」正確預防愛滋。我這樣說的原因是,絕大多數人是持續有性行為的,但性行為時總是不習慣或不喜歡使用保險套,而不安全性行為感染愛滋,正是台灣七成以上的愛滋感染原因。

因此,當我查閱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http://www.iosh.gov.tw/ )的網站資料,發現目前對愛滋有所著墨的文件僅有20件,且都以「預防勞工在執業過程中受到愛滋感染」為討論主題,其中又大多集中在醫事人員執業領域,尤其是針扎或醫療尖銳物的處理,卻完全不談勞工感染愛滋的最大原因—切身的性行為,這樣背離現實趨勢的資訊,不止無助於勞工避免感染愛滋,反而加深「他們、我們」的區隔與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