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1

框架

今天宅在家,讀書,和鴨媽媽說了很多話。
家長,也需要再學習。是今天最大的心得。

鴨爸爸鴨媽媽算願意學習的人,生到我這個看似乖巧實則反骨的孩子,真是辛苦他們了。
從小在我咬牙堅強爭鋒相對了多年,捍衛性別平等、要求尊重多元文化、剪超短髮、穿運動內衣、夜歸、交女朋友、想信基督教不拿香、和愛滋感染者/性工作者/別人認為成績不好就是壞孩子的朋友混在一起、堅持讀社工、據理力爭撐完勞資爭議讓機構知道不要欺人太甚、到記者會現身說法青年勞動權益問題、高調表態在街頭反反分裂法、站戰車跟台獨朋友一起敲鑼打鼓、為樂生請願一步一跪要人權、到現在工作直接很不客氣的開記者會/拿大聲公/做各種行動劇道具到三更半夜/還硬要在颱風天出去遊行….
一路走來,我的爹娘擔待了很多,彈性也被我撐大了。
明白我硬脾氣,不得已給了許多支持,只好認真燒香拜佛,還是希望我不要惹事生非。
他們唯一剩下的堅持,我想就是我跟蔡偉偉都能結婚生子有個歸宿。
這當然又是另一個「溝通」的開始。

婚姻對我而言可有可無,遇到一個能溝通能分享能相互信任珍惜的人,比一紙證書重要太多。
我一向不在乎形式。
適婚年齡,我的人生沒有這種東西。蔡偉偉也不在乎,所以鴨媽媽很急,急到破口大罵。可惜了她每天如此認真念佛還是不清靜不快樂。
生孩子,更是另一件更可有可無的事。
我不信血統論那一套,世界上有許多孩子需要被愛,不一定非得自己製造。
每個生命都值得愛,
願意給愛的人,怎麼會擔心沒有愛的對象?

鴨媽媽受傳統婚姻家庭文化教育下長大的觀念,在我早年包袱還不重時,透過許多啟蒙與歷程耙梳後,掙脫而出,蛻變成現在健康快樂的鴨子。鴨媽媽還活在過去那個時代的薰陶。
我常常想,不能怪她,價值觀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她也是被壓迫的人,只是我看的懂,不想承接壓迫再去壓迫她者。如果可以,我想盡我所能造成些許改變。

一次次苦口婆心的開導,50歲了,希望她可以開始過自己的人生,學習輕鬆快樂。
世界很大,有趣的事情很多,不要陷在瑣碎的小事,跟患得患失於別人的眼光,這樣會看不到美麗的風景。
我深深的相信,將快樂寄望在他人身上的人,得不到快樂。
就像多年前”情書”的那句旋律~等待著別人 給幸福的人 往往 過得都不怎麼幸福~
我的人生,蔡偉偉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軸線要走。
人們實在不需要太愛干涉別人的生活與財產。活得狹隘很無聊。

Harry說的,腦裡想的、心裡放的,是天下國家的大事,哪來的容量管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說的好哇!爽快!我超欣賞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