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8

20091130走在岡山海岸裡


住在台北國的孩子,渴望土地,所以來到南方,和行走的學校一起踩踏這個城市的記憶。

這一天,我們沿左營-楠梓-梓官-彌陀-永安-路竹-茄萣,一路向北,用機車移動,行走在久遠的300年前還是條海岸線的岡山海岸。這一日有秋兒、阿卿、致廷、阿冠、國蘭阿姨、跳跳、小志、淑瑩、文龍、亞橋相伴。合適的玩伴何其難得,心裡飄著《相思join去旅行》的輕快旋律,美好的出發了。

第一站來到「漯(ㄊㄚˋ)底山」。
行走閒置的迷彩世界,見識到傳說中的防空洞,走逛步道,有小型泥火山,在有堅硬黑指甲的瓊麻旁玩耍,踩在迷彩建物上遠眺整個彌陀鄉。巧遇鄉長來巡視,他熱情為我們作彌陀鄉和漯底山專業的文史導覽。鄉長的祖先比荷蘭人更早踏上這塊土地,見證漯底山作為作戰前哨的過去,珍惜與發揚皮影戲文化。目前彌陀鄉約有600公頃虱目魚與蝦混養、10公頃石斑鱸魚養殖,靠海的城鎮與海共生,相信以木麻黃作保安林地的生態堤防會較水泥作的肉粽(消波塊)來的好。真的,我打從心裡反對水泥工業在海岸線上蠻橫,以及山海被BOT。自個兒哼哼唱唱起拷秋勤的《灰色海岸線》,堅決要守護我們的海。

下一站,來到永安。永遠平安,多好的名字啊。
純樸的聚落,有懷念的阿媽家的味道。遠遠被愛滋防治宣導布條「讓愛發生」吸引,而闖蕩進午休中的衛生所,果真是隻把愛滋防治放在心上的鴨子。用藥宣導看版、貼心的老花眼鏡、鄉鎮介紹、視力檢查表、懷孕衛教宣導、八八風災後的防治病媒蚊宣導海報、H1N1布袋戲宣導布條、閒置優閒的長木椅…頗有鄉間的步調。

徒步街上,佈告欄是魚塭販售的文宣,取代了都市那種房地產租售。紅磚屋瓦,日式木片房子,舒服的老房子,空地曬衣曬被,好傳統的春聯在歲末時節還閃亮亮的,以前只看過農業用化肥袋,在這兒,有海洋牌鱸魚專用配合飼料呢,樓房外牆廣告的是擇日命理風水,另有防治口蹄疫注射宣導布條在街角。

正當大開眼界新奇玩耍的時候,農會外一張很靠北的「小地主大佃農」海報,讓我火氣飆升。鼓勵出租農地以安享晚年生活,透過農會仲介租賃提供資金,來造就農業「企業化經營」,什麼鬼。思緒飛到三農困境,長期以來,產銷通路的問題綁住了農業發展,沸沸揚揚炒了好一陣子的他馬的「農再條例」,想制度性鼓勵變更地目,卻不處理棘手的產銷和基礎建設。農業是糧食安全問題,更是農民生計問題,沒有土地哪來農業,我並不想要農地裡的豪宅放眼可見。
不久前彰化在中科五期戰役失守了,可以預期的廢水廢氣汙染將把傷害帶進農業大縣,還有阿媽家北港溝皂里的皮革廠毒鉻汙染,許多持續在發生的事件都在傷害我們的土地母親啊,悲哀。
知道了就無法不在乎,繼續當個沉重鬼好了。

看著一池池的魚塭,想起西瓜人和阿彬合作的紀錄片《溪水濁》當中,愛上環保團體女孩的大哥,在舟中將飼料一盆盆灑下,餵養滿池的豐收。他為養殖漁業導致地層下陷平反,聲稱工業用水才是元兇,淺海養殖與農業反而提供了涵養水源所需要的地表,這個說法攻破我從小認真讀書而來的迷思,所以,誤導視聽的地理課本該調整了,不要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權力利益運作粉飾錯怪。

鄉間非常古早味的候車亭,涼爽舒適。傳統與現代並存,公路上汰換過的太陽能路燈,亮白閃耀著科技的智慧與驕傲。轉角矗立著關公像,我一時不察,太久沒看到關公了,只注意到戰袍洋溢魚鱗風。

街上茶具香鋪五金雜貨的店,有趣,賣著掃把斗笠金桶繩索,門口停台腳踏車,好悠閒哪。繼小時候在兒童樂園昨日世界看過石磨,這次,我第一次看到磨米機耶,想像它就這麼將米、糯米、豆類研磨成汁,好做糕做漿變魔術出一個個好吃的什麼,遲到的午餐哪,我餓呼呼。

最愛的是好懷念好好玩的雜貨店,餅乾瓜子皮蛋塑膠泡泡,還有賣拷秋勤《丟丟思想起》裡柑仔店的棒棒糖跟汽水涼菸糖,想起小時候豬豬頭都會到雜貨店買蜜餞給我吃,好想念他。買了瓶黑面蔡楊桃汁,咕嚕咕嚕灌冰涼暢飲古早味,真是一件無敵爽快的樂事,是誰跟我說它停產了,人家都蘭的檳榔攤也有賣說。

有點傻眼的是,高雄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永安分站,看起來沒什麼服務就算了,趴近一探紗門內,停著廟會慶典的神轎一台,真是歐買尬的,我真真相信你是閒置空間了。

我一定是在哪ㄦ不小心吃到大樹的口水,現在看到「和平-建國」之類的路牌都會超開心的。而永安也有和平街呢,衷心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

大家隨意逛逛,我看就屬秋兒最認真了,拿著DV,不停和居民聊天拍攝,訪問小鎮的過去現在生活故事。和大家跑進一間荒廢的三合院探險,驚喜的發現1983年的選舉公報,那時楊傳廣竟然是候選人咧。對門閒置一角,布袋上曬著土豆,好阿媽家哦,想念阿媽,希望阿媽身體勇健。

中午已經休息的傳統市場,井然有序的海鮮、豬肉、蔬果、乾貨分類,雖然沒能遇上營業時間,可可以走進菜市場真是太好了,不管到哪個城市,我都希望我可以到市場走走,菜市場是當地生活最真實的縮影,總能讓我有活在當下的踏實感。

次一站下寮,是個更多魚塭,還有蚵的鄉鎮。有捕蚵的船,河岸人家,紅樹林、挖蚵的婦人,貝殼地,河釣的男子,一位用飼料當餌,另一位用蛆,傳說中的蛆耶,今天真是非常新鮮的日子,有好多久違的見聞。而且不知是路線的因素,還是我的眼光的關係,今天儼然是古早味和產業遊歷,和在地人紮紮實實的相會。


靠天吃飯的人家,看著氣候看著環境勤奮知足的做工,也首當其衝面對汙染帶來的生態變化,新聞上那些蚵農、果農的抗爭,雖然我不在現場,但我懂,這是個以和為貴的東方社會,一般人不會輕易上街,一定是權益受到侵犯,危及生存和尊嚴,所以不得不站出來。因此我很早以前就願意多用點心,去認識訴求,去多知道一些,選擇和被壓迫的人站在一起。我想,只要持續站在底層邊緣的位置,我就不會忘記持續勇敢堅持思辨,在實踐裡對話批判。

天色漸漸暗,風也冷了,我們來到崎漏村。站在興達港旁,和漁船上的人對望,我自以為的在岸邊演起內心戲,心裡狂烈的奏著《海上的人》,假想自己是南方澳老船長,有漂泊的人生,
「海風吹著你的歌聲 吹著你的頭髮
就算眼前路要面對長長孤單 心有一點點累
海風吹著你的背影 吹著你的願望
你說你相信總會有那一天 會實現 當初的誓言
不用怕 我們慢慢的走」
十足瀟灑而重感情的我,好愛這首歌。

最後,在入夜的漁市裡,還有勞動者散發著讓人著迷的生命力的身影,我珍惜的捕捉著。

-------------------------------------------------------------------------
親踏土地的過程,懷想賴和早年從台北徒步走回彰化的土地行旅,他雙腳壯遊,而我們機車代步。九月初應「賴和音樂節」計畫訪問濁團小柯後,寫下感動「從山頂到海邊,從田庄到都市,熱愛自由的港都靈魂,就是愛旅行!走過踏過玩玩嚐嚐,去感覺一切都是真的,還有不同款的風土民情。」一心嚮往著追隨小柯的路徑,所以我跟隨岡山海岸行程,走在我的產業‧勞動的小世界裡。

對土地有感覺,就會有接下來對的事。我相信,我會全心全意愛你